资讯

走私洋酒要引起渠道和终端的警惕!了解走私手段,避免“被坑”!

云酒说|2023-05-24

近日,郑州海关开展打击洋酒走私集中收网行动,抓获涉案嫌疑人3人,查扣走私洋酒共计22.9万瓶,涉案货值高达3300万元。

郑州海关披露,该走私团伙是有组织、有预谋的,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有3人,已被抓获,同时还查扣书证及电子证据一批。该团伙的走私方式主要是通过货运渠道低报价格,从而走私洋酒进境牟利。郑州海关破获该案,对于加强酒类市场管理,加速酒类市场规范,将会起到重要作用。

近些年,洋酒在中国市场销量猛增,一些人也发现了“机会”,妄图通过走私手段,规避管理,牟取暴利,衍生出了很多手段。而这些走私洋酒不仅在终端销售,甚至有些还流入渠道,给经销商和消费者带来巨大风险和损失。

据悉,近些年,国内市场洋酒消费量远远大于进口量,走私情况严重。由于国家对高档酒类等奢侈品的进口实行高额税率管理,国内外市场差价非常大,走私非法收益很高,这也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!

深圳海关查处低报价走私洋酒

警惕!“五花八门”的走私手段

洋酒走私的暴利,使得很多走私分子想破脑袋,通过“五花八门”的手段,逃避监管和偷逃应缴税款,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!

“阴阳单证”逃税,散酒变瓶装

一般洋酒走私的目的就是低报价格从而避税,而这其中的手段则“花样百出”:日前黄埔海关公布,缉私部门在广东珠海、汕头开展专项行动的时候,就打掉了一个涉嫌以低报价格为手段走私洋酒团伙。他们通过成立多家公司,并且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制造假的单证,低报价格;他们将散装洋酒走私入境后,藏在工业园,直接进行灌瓶,以成品洋酒销售。

据了解,走私团伙瞒天过海以“阴阳”单证走私洋酒。比如进口洋酒,应该按升来报,按升来计价。但报关的时候,他们用作的假单是按桶来报,一桶220升,一桶330欧,大致算起来的话,一升只申报了1欧元,相差7~10倍!

“夹带私货”,表里不一

厦门海关曾披露一个案例。厦门某进出口有限公司向厦门海关申报一批来自台湾的啤酒,数量1440箱、11404.8升。但海关查验发现,这批货物均使用黑色缠绕膜包裹,遂决定加大开拆比例。结果发现仅2托为啤酒,其余18托中间位置全是洋酒。最终查货轩尼诗、卡慕XO等品牌洋酒732箱、7296瓶,涉案货值超过300万元,涉嫌逃税150万元。

集装箱“空箱”走私

宁波海关也曾查扣了一批走私红方威士忌酒,共计1005瓶,货值约18万元。走私团伙通过精细改装的集装箱从比利时发货,到宁波口岸申请临时进境,企图以此逃避海关大型集装箱检验设备的X光检查,被宁波海关验出并查扣。按照当时税率,这啤酒应缴纳税款约10万元。

一般贸易“逃避”高额税收

深圳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,案值高达1.6亿元,涉嫌逃税税款8000万元,震惊全国。该走私团伙在新加坡注册公司,向中国境外供应商采购洋酒,更改发票交易价格,委托专业报关公司,以一般贸易方式低报价格,走私到中国销售。由于国家对高档酒类和奢侈品征收重税,而一般贸易则只收普通关税,犯罪团伙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走私。

虚置网购平台,“化整为零”

去年,九江海关披露了一起以“跨境电商”为名义的走私答案,涉案货值4000万元,涉嫌偷逃税款2279万元。据悉,该走私团伙设置虚假网购平台,通过“蚂蚁搬家”、“化整为零”等方式,以跨境电商名义分散进口,并伪造个人购买者订单、支付单、物流单等信息,将零散走私来的洋酒在国内倒卖销售,逃避监管和税收。

“职业水客”,专业走私

由于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对于很多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,因此在深港澳之间,产生了大批“水客”。深圳海关曾向媒体披露,在深港澳口岸活跃着超过两万名“职业水客”,他们通过一日多次往返深港澳的方式,少量多次携带洋酒进入内地进行销售,甚至是有组织、有计划的走私。而在对他们的监管方面,深圳海关已经加大了打击力度。

有些人认为,走私洋酒毕竟是真酒,不会损害消费者身体,害处不大。其实,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。从短期来看,走私洋酒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扰乱了市场秩序;而从长远来看,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,致使产业“崩盘”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153、157条规定:偷逃应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,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偷逃应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无期徒刑,并处没收财产。

对于经销商来说,走私洋酒可能会产生较大利润,但其风险同样巨大。一旦被查处,走私洋酒销售产生的利润属于非法收入,将会被追讨,同时如果明知是走私洋酒还故意销售,不但会被追讨货值,同时还将会面临巨额罚金,得不偿失。

而消费者在选择洋酒的时候,一定要擦亮眼睛,明辨真伪,要选择有洋酒销售资质的终端或者官网下单,避免走私洋酒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损失!

 

相关行情

首页 行情 发布 我的 酒市